007小说频道

繁体版 简体版
007小说频道 > 天道:荀子传 > 四、评价分歧的原因

四、评价分歧的原因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007小说网 www.007xsw.info,最快更新天道:荀子传最新章节!

为什么在荀子死后的两千多年,对荀子有这样不同的评价呢?原因很复杂,也很简单。

首先是因为儒学传统中的保守缺陷。

从孔子创办儒学开始,主张“述而不作”。老师只学习、传授、解释儒家经典,自己不创造新观点,不写新文章。孔子把六经当作经典,孔子、孟子的学生把孔子、孟子的话当作经典,一代一代往下传。

并不是说儒学的经典不好,而是说,这样传授儒学的方法带来一个很大的弊端。只按照经典宣讲,不能够创新,不允许创新,长久下去,就把儒学引进一条死胡同。在荀子之前,儒学几乎灭亡的命运就是证明。

荀子开辟道路,把儒学引出了这条死胡同,让儒学走到社会实践中去,儒学才有了新生。可是,后来保守思想再度占领了儒学的统治地位,他们捍卫儒学照本宣科的保守传统,把曾经挽救儒学生命的荀子当作异端。

反对荀子的学者给荀子的最大罪名是“悖于圣人”。就是说,荀子的思想是自己的独创,和孔子、孟子不一样。孔子孟子,是他们判断荀子是非的最高标准。

孔子生活在春秋时代。周王朝的时候“礼乐征伐自天子出”,以后诸侯国的力量逐渐强大,“礼乐征伐从天子出”的规矩被破坏,变成了礼乐征伐从诸侯出,与周王朝分庭抗礼,天下大乱。孔子感到社会很不安定,创立儒学,周游列国,到处宣讲应当恢复周王朝的礼乐制度,以维护安定的社会秩序。可是,诸侯出于自身的利益,对孔子的话不愿意

听从。孔子死后,他创建的儒学因为不合时宜,也就渐渐地衰落。弟子们把孔子的话记录下来,称之为《论语》。

一百多年之后,孟子继承孔子的事业,继续弘扬儒学。这个时候已经进入战国时期。在华夏大地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气象。倡导为我主义的杨朱学派,与倡导平等博爱的墨子学派,他们的主张比较接近现实,所以很受人欢迎。孟子站在儒家的立场上,对杨朱学派和墨子学派进行激烈的抨击。孟子强调孔子学说中的“仁”字。他周游列国,游说他的仁政学说。但诸侯认为孟子讲的主张距离现实太远,无人采纳。孟子去世之后,弟子们把他的话记录下来称之为《孟子》。

孟子的地位在宋代以前并不高。自从韩愈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中唯一继承孔子“道统”的人物,出现了一个孟子的“升格运动”,孟子的地位才逐渐提升。南宋的朱熹把《孟子》一书与《论语》《大学》《中庸》合称为“四书”,在社会上推广。到元朝,孟子被加封为“亚圣公”,以后就称为“亚圣”,地位仅次于孔子。把孟子的思想与孔子的思想合称为“孔孟之道”。

荀子所处的时代和他们两个人不同,是战国末期,七雄并立。七国经过变法,成为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国家。他们用郡县制度代替了按照亲疏远近分封权力的宗法制度。用以军功大小定爵位和等级的官僚制度,代替了儿子继承老子的世袭制度。孔子所向往的西周时代的制度,一去不复返,社会的总倾向是走向天下一统。

所谓的荀子“喜为异说”,是荀子根据时代的变化和要求,在孔子思想的基础上,做出的理论创新,为建立中华大一统的国家,创造性地制定出可以用于实践的“礼法并举”“王霸并用”等一整套理论体系。

荀子所创建的荀学,是发展了的儒学,是与时倶进的儒学,是儒学生存所必需,是历史的必然。简单地用孔子和孟子的思想为标准去衡量荀子的思想,如同刻舟求剑,是极其错误的。

孔孟的儒学“述而不作”,反对独立思考,排斥独创性,这是儒学传统的弊端。荀子的被扼杀,正暴露出孔孟儒学的弱点。荀子是孔孟儒学保守性缺陷的牺牲品,最大的受害者。

第二,荀子在反对者的心中有难言的忌讳。

荀子有两个观点让君王和正人君子们都讨厌。一个是“明于天人之分”,一个是“人之性恶”。

古代的君王都标榜自己是天帝的儿子,他是代表天帝来治理百姓的,所谓“君权神授”,他们借此来蒙骗百姓,统治百姓。①

荀子写下《天论》,讲“明于天人之分”“天行有常,不为尧存,不为桀亡”。呼唤人把天和人区分开来,人是人,天是天,不能混淆在一起。言外之意,什么天帝的儿子,什么“君权神授”,全是假话、骗人。

荀子的这个观点对于君王来说,是釜底抽薪,戳穿了他们的骗人把戏,直接威胁着他们的统治地位。对于这样一个学者,尽管学问很大,名声很高,历代的封建君王能喜欢吗?能抬举他吗?所以,无论荀子说的道理多么正确,无论荀子讲的治国办法多么可行,君王们只会在实际行为中运用他的办法,却不会推崇荀子这个人。

由此我们可以明白,为什么在汉代,朝廷内外正在热心推崇荀子学说的时候,汉文帝把孟子的书设立专职博士给学子传授;却不把荀子的书设立专职博士,传授学子,个中隐情是不言自明的。汉文帝害怕学子们读了荀子的书,中了荀子的毒,也和荀子一样,否定他“君权神授”的特殊地位。

而孔子和孟子是相信“君权神授”的。“子曰:唯天子受命于天,士受命于君。孔子说只有天子是受命于天,士大夫们是受命于君王。这样的话,君王们看到了,听到了,能不高兴吗?能不抬举吗?

再一个,荀子的性恶论更让许多人讨厌。

君王既然认定自己是天帝的儿子,君王就是品德的楷模,天下的百姓们只能效法,谁也不能和他相比。

那些正人君子标榜自己是道德的传扬者,自然也高人一等。

可是荀子说,人的本性是恶的,人出生下来都一样。无论是君王、君子、圣人、农夫,天下所有的人都一样,本性都是恶的。没有哪个人天生下来就品德善良,人的善良品德是长大以后经过学习才有的。而且“学不可以已”111,每一个人都必须终生学习,遵守法律,修养身心,不断改变恶的本性,才能完善地走完一生。

荀子人性恶的观点,太刺耳,太尖锐,太难让那些君王、君子接受了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